关于组织进行2013级辅修专业/双学位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4-10-29 10:26:10 来源: 点击:
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个性特长,拓宽知识面,因材施教,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本科生中实行辅修专业/双学位制度。现将2013级学生报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凡思想品德良好,主修专业所有课程合格且学有余力的2013级已注册在校生均可自愿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
二、专业设置
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英语专业,每个学生只能选修一个辅修专业/双学位。
三、报名及录取
1. 报名
时间安排:2014年11月3日至2014年11月14日
申请辅修的学生请到所在系填写《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申请表》,请学生系审核学生报名资格,并填写《申请辅修学生汇总表》在2014年11月17日交教务部。
2. 录取
时间安排: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1月28日
主办系根据接受能力和学生学习成绩,择优录取,并填写《录取学生汇总表》在11月28日交教务部。
3. 录取结果公示
时间安排:2014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5日
教务部将会在办公网和教务部主页上公布辅修专业/双学位录取名单供学生查询。
四、课程安排及交费
1. 课程安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附件。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在每学期第三周开始上课,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日进行。
2. 交费: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的学费标准按物价局规定执行,学生如不按期缴费注册,按自愿退修处理。学生中途终止辅修,退费按物价局相关规定执行。
五、发证
辅修学生已取得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同时修满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的学生,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双学士学位证书,只修完30学分以上者,只获得辅修专业证明书。双学士学位证书和辅修专业证明书只证明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同时完成另一专业辅修计划,不证明学历。
如有疑问,学生可以在2014年11月7日下13:30至15:00到主楼510教室咨询。
教务部
2014年10月29日
附件1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辅修专业/双学位管理实施办法
附件2 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申请表
http://www.boustead.edu.cn/uploadfile/2014/1103/20141103010530245.docx
一、报名条件
凡思想品德良好,主修专业所有课程合格且学有余力的2013级已注册在校生均可自愿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
二、专业设置
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英语专业,每个学生只能选修一个辅修专业/双学位。
三、报名及录取
1. 报名
时间安排:2014年11月3日至2014年11月14日
申请辅修的学生请到所在系填写《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申请表》,请学生系审核学生报名资格,并填写《申请辅修学生汇总表》在2014年11月17日交教务部。
2. 录取
时间安排: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1月28日
主办系根据接受能力和学生学习成绩,择优录取,并填写《录取学生汇总表》在11月28日交教务部。
3. 录取结果公示
时间安排:2014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5日
教务部将会在办公网和教务部主页上公布辅修专业/双学位录取名单供学生查询。
四、课程安排及交费
1. 课程安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附件。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在每学期第三周开始上课,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日进行。
2. 交费: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的学费标准按物价局规定执行,学生如不按期缴费注册,按自愿退修处理。学生中途终止辅修,退费按物价局相关规定执行。
五、发证
辅修学生已取得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同时修满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的学生,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双学士学位证书,只修完30学分以上者,只获得辅修专业证明书。双学士学位证书和辅修专业证明书只证明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同时完成另一专业辅修计划,不证明学历。
如有疑问,学生可以在2014年11月7日下13:30至15:00到主楼510教室咨询。
教务部
2014年10月29日
附件1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辅修专业/双学位管理实施办法
附件2 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申请表
http://www.boustead.edu.cn/uploadfile/2014/1103/20141103010530245.docx
栏目总排行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8号
邮编:300384 电话:022-23799800 传真:022-23618680
津ICP备05011647号 津教备0218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232号
邮编:300384 电话:022-23799800 传真:022-23618680
津ICP备05011647号 津教备0218号
